不止“换帅”这么简单!消费金融“人事风云”藏着哪些新动向
时间:2025-09-10 22:14:35 阅读:
消费金融高管层面的频繁变动引人注目。9月10日,
年内20家现人事变动
9月10日,最近的一次人事调整来自锦程消费金融和京东消费金融。9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信息显示,李波、刘晓蒙、张素娟和李芳芳四人,获核准成为京东消费金融的董事。
另在8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也曾发布三则批复,分别核准了潘朝光、李曙光、董晓东三位人士担任京东消费金融董事的任职资格。至此,京东消费金融共有七名董事任职资格获批。
变动较为频繁的则是蒙商消费金融和中银消费金融。其中,蒙商消费金融在2月、3月、6月共收到6则任职资格批复,涉及岗位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等。而中银消费金融涉及的岗位则包括副总经理、董事、独立董事。
针对高层人事变动,从调整的频率来看,今年消金公司人事变动较往年更为频繁,从机构新任人员背景来看,有的曾任职于大型商业银行,在信贷风控领域经验丰富;有的来自互联网行业,擅长用户运营与场景搭建;还有的则在消费金融产品设计、合规管理方面有深厚积累。业内认为,此类金融、科技、合规层面的新血液引入,将进一步助力消金公司的风控升级、场景拓展、合规建设等。
新任高管多具备风控、科技或资本市场经验,也是为了应对行业资产质量承压、利率下行和流量争夺的挑战,推动公司从粗放增长转向精细化、专业化运营。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称。
强化业务拓展
谈及消金行业高层人事变动背后的原因,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则称,目前,消金公司有两类获客方式,一类通过互联网平台合作来获客,另一类通过和经销商谈合作的方式来推进,其中主要是消金公司和汽车销售企业之间的合作。
所以,消金公司高管变动,其中一大目的是获得更丰富的人脉资源。另外,消金公司可能也会需要新人来加强风控,以应对越来越严格的消费金融监管。还有,消金公司也需要实现业务多元化,消费金融需要开发不同场景,而了解不同需求场景需要不同的人才。盘和林称。
人事调整的同时,消费金融行业的业务拓展动作也在同步开展。
2025年以来,多家持牌消金公司现增资动作,谋合规的同时,也为业务增长注入新动能。例如,年内已有湖北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多家机构获批增资,此外,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获批开办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平安消费金融获批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据了解,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可帮助消金公司在资金闲置期间通过投资债券、同业存单等产品获取收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则能将消金公司的存量信贷资产转化为证券在市场上发行,实现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目标。
王蓬博告诉苏筱芮认为,年内多家持牌消金增资,既是为了顺应监管要求,也能够强化资本金实力,提升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获批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则能够加强消金机构外部公开渠道的融资能力,也有利于消金机构多渠道获取更低的资金成本,从而为提升盈利能力打下坚实根基。
新一轮考验
回顾上半年发展,据接下来,消费金融行业又将迎来一些新的变化。
其中一大变动就是助贷新规的落地。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通知,针对互联网助贷模式,新规从贷前、贷中、贷后等各重点业务环节,全面提出规范要求,包括机构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开展合作,要开展差异化的风险定价,审慎核定合作费用上限,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
有消金公司透露,新规生效后,可能会引发通过第三方平台发放贷款规模的变化,进而影响收入。这要求消费金融机构在精准定价的同时保持产品竞争力,通过合规助贷平台寻找优质客群或特定场景客群。
苏筱芮称,目前,部分消费金融机构贷后、净息差、渠道转型压力为其痛点,接下来一段时间,头部消金将结合最新的消费贷贴息政策对重点场景与客群进行发力,而即将落地的助贷新规也给倚重助贷模式的机构带来新一轮考验,此类机构需要尽早加大自营业务比例、打造自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以抵御外部风险、缓解因合作业务占比过高而造成的不确定性。
王蓬博则称,消金行业目前仍面临获客成本高企、产品同质化严重、存量资产质量承压及合规风险等痛点,但也因行业的竞争格局正从流量之争转向风控与成本控制能力的较量,业务方向也更趋多元化与专业化。他建议,机构后续应聚焦差异化场景建设、强化数据驱动的智能风控、积极运用ABS等工具优化融资结构,并探索合规前提下的业务模式创新,以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