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共议“好房子”全龄友好新范式
时间:2025-09-12 01:38:57 阅读:
9月11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论坛——“绿色智建赋能好房子高品质发展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论坛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指导,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首都会展有限公司主办,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汇聚政府、企业及国际嘉宾,共同探讨建筑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路径。多位专家强调,未来建筑设计须从追求宏大叙事转向“以人为本”,注重全龄友好、情感联结与生活场景营造,以精细化设计回应不同人群的真实需求,推动建筑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
产品应为“需要的人”设计
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峰指出,过去全龄友好环境为“环境—装备”的二元论,即空间尺度结构荷载设备配套。而现在,模式则转变成了“人—环境—装备”的三元论。他表示,“人—环境”即为人因行为空间需求性能配置,“人—机”则为功能需求装备性能环境阈值。
通过全龄友好人因工程学解决环境品质与美好生活需要之间变量匹配的设计科学难题。薛峰以隆福寺商业街更新举例称,隆福寺商业街历史底蕴深厚,更新过程中首先注重恢复区域文化记忆,重现清代庙会的烟火气,为居民打造有情感共鸣的生活场景。在景观营造上,突破传统植树模式,在树木周边规划休憩空间,满足家长看护、老人带娃、家庭团聚等需求;针对原闲置配电站,通过打造文化墙、历史墙,将其转化为社区公共节点,成为居民互动交流的场所。
此外,隆福寺商业街更新打破空间边界,激活多元功能。据薛峰介绍,项目将原政府机关的高大围墙改造为通透式设计,增强区域空间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并将原高层建筑周边区域改造为年轻人休闲社交的场所,将原有台阶设计为家长带娃互动的空间,通过细微改造与艺术化处理,将设施功能与场景体验融合,实现“处处有设计、处处能停留”。
“更新过程中严格保留北京胡同风貌,确保白塔、图书馆、西山景观等区域特色元素可见可感。”薛峰表示,通过空间设计吸引年轻人打卡停留,让儿童能安全奔跑嬉戏,兼顾全龄段需求与历史风貌保护。此外,类似故宫周边服务设计等项目,也需先做好策划与需求调研,组建专业团队,以精细化服务设计提升空间价值与用户体验。
薛峰指出,设计师应由传统的空间塑造者,转变为营造美好生活场景的总导演、诊疗城市与建筑生命体的大医生。不再追求设计作品的宏大场面,而是为每一个“需要的人”做设计。
“好房子”推动建造技术升级
“以人为本”是建造“好房子”的前提,建造技术的升级则为“好房子”提供了关键支撑。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毛志兵认为,建设“好房子”不仅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更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市场抓手。从本质而言,“好房子”建设能为建筑业高质量转型提供支撑,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创造,积累系统性发展经验;同时,市场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也将倒逼建筑业开展全方位改革创新。
毛志兵表示,打造新时代“好房子”,需以中国建造升级为核心,协同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与以工业化建造为基本路径的模式,构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全链条建造体系,并依托绿色制造推动标准升级,满足人民高品质居住需求。
绿色制造的基础则离不开好材料。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刘加平表示,好材料是建设“好房子”的重要基础,通过实用、经济、美观、绿色的建材综合应用,根治住房常见问题,真正支撑起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高品质住宅建设,提升好房子的品质。
毛志兵强调,加快建造革新是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核心动力,需推动现代工业信息体系与传统建筑业融合创新,探索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的契合点。他表示,研发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生产方式,这一方向既能适配多样化建设服务需求,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也能促进建筑业与相关行业融合,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