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万亿逆回购将到期,9月资金面怎么走
时间:2025-09-03 21:22:07 阅读:
9月1日至5日,央行公开市场迎来超2万亿元逆回购到期,单周到期量创下今年以来新高。叠加买断式逆回购、MLF到期及政府债券发行、同业存单到期等多重因素,业内对9月资金面表现和央行操作尤为关注。
就在9月3日,央行公告称,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29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40%,与此前保持一致,因今日有3799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508亿元。
谈及央行逆回购操作,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实际上,9月前三日,央行虽然连续开展千亿级规模逆回购操作,但由于逆回购到期量大于操作量,三日都呈现资金净回笼状态。不过,尽管呈现净回笼,但资金利率整体平稳。
9月2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隔夜下行0.1个基点,报1.314%,7天Shibor下行0.7个基点报1.431%。截至9月3日,Shibor隔夜小幅上行0.2个基点报1.316%,7天Shibor上行0.2个基点报1.433%,14天Shibor下行0.9个基点报1.486%。
当下资金面整体稳定偏松,虽然8月税期等时间节点资金面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上隔夜和7天利率对政策利率利差相对稳定,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年内政府债供给压力逐步减弱,另一方面信贷需求持续偏弱,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整体可控。明明分析。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月初资金面转向宽松,央行连续开展资金净回笼,符合操作惯例。本周超2万亿元质押式逆回购到期,但在月初资金面偏松、央行还会适度开展质押式逆回购背景下,资金利率将延续平稳走势,上行压力不大。
王青认为,受反内卷牵动市场预期、股市偏强等因素影响,前期资金面出现趋紧态势。与此同时,央行综合运用质押式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及MLF等各类政策工具,加大调控力度,市场流动性整体处于合理充裕状态。
与8月相比,9月资金面扰动因素增加。王青称,从发行节奏来看,9月政府债券会继续处于发行高峰期;当月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达3.5万亿元,为年内次高水平;另外,当前股市走强,居民存款搬家现象较为明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资金面收紧效应。不过,9月为财政收入小月、支出大月,财政收支会对资金面有一定支撑作用。
对于9月资金面表现,业内认为,资金面整体有望维持合理充裕,资金利率大概率延续低位低波运行态势。
王青判断,9月央行会继续强化质押式逆回购操作,引导短端市场利率平稳运行;着眼于应对中长期流动性收紧态势,预计9月央行会延续MLF和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作模式,中长端市场利率上行风险不大。这一方面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同时也将释放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
明明也称,央行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其操作目标或保持为支持流动性充裕;在宽信用进度偏慢而年内政府债供给压力减轻环境下,预计资金面可能会维持稳定偏松的状态。